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46 点击次数:171
土地革命那会儿,国民党猛打猛攻,各根据地损失很大,后来都决定突围,这才开始了那场艰难的长征。不过在这场长征里,兵力不仅没减反倒是增加的那支队伍,可不是我们常说的那三大主力军,而是红25军。
刚开始出发时人手不够三千,可到了陕北后,人数竟然增长到了四千多。他们一边长途跋涉,一边打战,还能把队伍越做越大,这真是太不容易了!那红25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?
关键原因之一是他们曾在长征路上打下了一片根据地,那就是在陕西、河南、湖北三省接壤处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。
在新根据地待了七个月后,红25军不仅存活了下来,还有机会去宣传革命理念,吸引更多新同志加入。
不过说起来有点奇怪,红25军原本是红四方面军的分支,结果他们在鄂豫陕建立了根据地,这地方离红四方面军原来的川陕根据地真的很近。
双方都想过把队伍合并起来,扩大革命力量。不过,当红25军从鄂豫陕地区撤出时,他们没有回老部队,而是选择了往北行军,这主要是因为吴焕先的决策。
一、两部之间的复杂情感
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鄂豫皖苏区的地盘越缩越小,结果张国焘没管省委的反对,硬是带着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离开了苏区。
最初,老张不打算给留守的鄂豫皖省委部队留下太多兵力,但在省委书记沈泽民等人的坚持下,最终留下了四个团的红军。主力部队离开后,省委就用这四个团为基础,重新建立了红25军,让这支队伍继续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战斗。
留守的同志们对鄂豫皖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,对老张丢下大家的行为感到不满,于是在两次省委会议上集体批评了他,大家一致认为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行为。
后来,鄂豫皖省委向中央提交了报告,请求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回鄂豫皖苏区,但中央并没有答应这个请求。
后来,红25军在鄂豫皖地区又坚持了两年,但国民党又派来大批军队进行“围剿”,经过多次激战,红25军损失惨重,不得不在1934年11月选择撤退。
那时候鄂豫皖地区东、南、北三面敌人众多,只有西边敌人少,红25军就往西边突围,后来到了湖北、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地带,在那里建立了鄂豫陕根据地。
这地方离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很近了,很多人都说要去跟大部队会合,这样我们革命队伍就能更强大。
红四方面军也打算这样干,因此发起了陕南战役。张国焘在回忆录中提到:“我们主要是想找到胡宗南的部队,然后找个机会打击他们。另外,我们还想追踪徐海东和红25军的动向。”
眼看双方就要互相靠近,结果那位很厉害的吴焕先一出手,就把这事儿给阻止了。
二、强势人物的超然眼光
提起红25军,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徐海东,但其实当年吴焕先的职位比徐海东要重要得多,红25军成立初期,吴焕先既是军长又是政委,而徐海东只是75师的师长。
程子华一到鄂豫皖传达中央长征指示,吴焕先就接任了政委,程子华成了军长,徐海东则是副军长。
部长征途已过去一个多月,红25军在虞家河激战正酣,程子华双手被刺穿,徐海东头部挨了子弹,生死未卜。
后来程子华也评价说,要是没有吴焕先的带领,红25军的长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。
在鄂豫陕根据地建立之后,吴焕先就负责起了省委的日常工作,因为他顶替了生病的徐宝珊担任代理书记,同时他还担任了军委主席和红25军的政委。
他带领部队不止一次击退了东北军和西北军一起的进攻,还抢到了不少武器装备。尤其在一次战斗中,红25军成功占领了西北军庞炳勋的军械库,抢来了很多物资,从此红25军就装备得最齐全,是我军同期里最精良的部队了。
这么好的成绩让川陕的红四方面军都有些吃惊,于是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想要跟红25军取得联系。
不少红25军的人对会师这事特别上心,咱俩都是从鄂豫皖这边出来的,关系亲近,一起合流后,我们战斗力得提升,日子也能好过些。
但吴焕先不看好张国焘,他觉得张野心很大,以前在鄂豫皖的时候总爱玩手段抢权,一遇到困难就不管别人自己先跑,和他一起共事很危险。
不如就在鄂豫陕一带好好建设根据地,这样不仅能牵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兵力,还能在东、南、西、北各个方向的斗争中互相支援,起到配合的效果。
在庚家河的省委会上,关于是进四川还是不进四川的问题,双方争论得很激烈,最后吴焕先坚持自己的看法,结果红25军决定不往四川走。
不过,他们还是没打算放弃寻找红四方面军,当部队转移到华阳后,又开了一次省委会议继续讨论。这次吴焕先可不像以前那么委婉,他直接指出了入川主张是“动摇军心的错误”。
他们刚开个头,国军警备三旅就赶到了,红25军只能继续打游击,在九间房把敌人给收拾了,省委就接着在葛牌镇开会。
在这次会议上,吴焕先对省委班子进行了调整,把委员人数从八个缩减到了三个,并且把所有想往四川发展的干部都排除在外。不久之后,省委又增加了五位新成员,这五位都是坚决主张在鄂豫陕地区发展的。
吴焕先同志的这些举措让红25军最终统一了思想,而韩先楚上将晚年谈到这件事时情绪激动,感叹说幸亏有吴焕先的帮助,红25军才成功摆脱了张国焘的负面影响。
三、牺牲在黎明之前
1935年7月,吴焕先从一份被缴获的报纸和一个叫石健民的党员那里听说,红军第一、第四方面军已经成功会师,并且打算向北方进发。
他赶紧开了个会,大家一拍板,决定丢掉老根据地,接着再走一段长征路,就是朝着西安到兰州的公路打下去,先攻下天水,这样也能帮中央红军北上的大部队。
红25军气势如虹地发起攻击,成功牵制了国民党部队,他们还截断了西兰公路18天,帮中央红军减少了不少敌人。任务一完成,他们就顺利渡过了渭河。
真是不幸,8月21日,吴焕先在甘肃泾川四坡村的战斗中指挥夺取制高点时,不幸被子弹击中,年仅28岁就英勇牺牲了。唉,红25军离抵达陕北只有一个月的时间,他却牺牲在了即将到来的曙光之前。
1980年,吴焕先同志牺牲了45年,但韩先楚上将依然对他记忆犹新,还特意写了一篇《回忆红25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同志》的文章。在文章中,韩上将赞叹道:“军政双全是什么意思?吴焕先同志就是这样的全才!”他还说,吴焕先同志是个帅才,是个全才,如果他还活着,那该有多厉害啊!能得到韩上将这样高度的评价,可见吴焕先同志的本事真是了不起。